既然不能阻止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你要做的只有两件事:要么坦然接受,要么被动挨打。
让实体店“闻之色变”的农资电商
农资电商其实也不算是个新事物了,早在2015年前后,是农资电商的爆发期,商家以电商的名义,简单粗暴地开启了各自的价格战,让原本稳定的农资市场,陷入了无限的动荡,由此产生的伤痕,时经八年,至今没能愈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只是,价格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以火爆一时的农*网举例,他们为提高网上销售额,不惜放弃线下销售渠道,用低价与种植大户和农资零售店建立联系,当恢复正常价格时,网络销售优势不再,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正当大家认为,当初农资电商有多么热闹,如今就有多么寂寥时,却不知农资电商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没错,真正的农资电商,并不是农资巨头们的独自狂欢,当狂欢落幕后,农资人才发现无论是某农资网,还是某某农资网都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四大电商平台(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网上农资店。
这些电商平台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存在感极高,其中也包括种地的农民,且网上农资价格相对较低,同样一种农药,在品牌和规格相同的前提下,线上价格往往比线下低20-30%。
农民说,农资电商的出现,扯掉了农资店暴利的“遮羞裤”,不然,人家为啥卖得那么便宜,你又凭啥卖得那么贵?
面对农资经销商的压力,很多农药生产企业,也开始对农资电商进行了“打压”,如对产品实行实名销售,一旦发现线上有售,可通过实名制可查询到产品源头客户。
并通过劝导下线、罚款、撤销合作等手段,从而迫使对方放弃网络销售。
然而,农资电商是大势所趋,农资生产企业和线下经销商无论如何抵制,都属于螳臂挡车,毕竟在时代潮流面前,个人的力量永远都是弱小的。
正如一位农资企业老板所言,“改变农资行业的只能是市场,而不是依靠个人的意志力来扭转局势,因为你阻挡不了农民的选择。”
所以,在面对新事物出现时,既然没有能力改变,那就主动张开双手去拥抱,想方设法和新事物共存,甚至与之产生交融,并达到一种共赢。
面对农资电商,线下农资店该如何应对
①不排斥,不回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虽然网络农资具有价格优势,但缺乏服务优势,对于种植水平较高的知识型农民,网络农资是首选,但对农业技术依赖较强的种植户,线下农资店依然是首选。
对于应用较为简单的农资产品,网络农资具有优势,而针对当地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线下农资店则具有优势。
所以,在低价和服务面前,绝大多数用户依然会选择后者,问题是,你的农技服务是否具有令低价黯然失色的水平。
②由农资销售变身农技服务
药店和诊所最大的不同在于,到药店购药,顾客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奔着某某产品去的,价格高低会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
而在诊所,顾客往往在意的是病情的诊断,药品只是诊治中的一部分,价格高低不会影响患者的接受力。
农资销售同样如此,只有由农资销售商转型农技服务商,才能消除网络农资的价格影响。
③认清现实,回归理性
有人说,农资暴利时代结束了,也许农资产品从来就没有暴利,但大家认为连合理的利润都不能保证时,这个行业就不可能再有创造力。
毕竟,服务的本质还是利润,一袋化肥挣20元,你可以送货上门,可以赊销,可以请客送礼;当一袋化肥只有5元利润,农资老板就有了拒绝送货上门,拒绝赊销,拒绝请客送礼的勇气。
看似利润降低了,但农资人的经营质量提高了,经营风险也随之降低。
因此,有转型较为成功的农资店老板认为,在农资电商的影响下,农资生意反而更好做了,大家之所以感觉“狼来了”,是因为大家的思维还处于传统模式,如不能与时俱进,学会与农资电商共存,今后的农资之路,只能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