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下单无需进行身份验证 DR钻戒营销遭质疑

2021-11-15 17:07:59 来源:

  线上下单无需进行身份验证“真爱查询”被指泄露用户信息
  DR钻戒“一生只送一人”营销遭质疑

  疑似粉丝盗用艺人身份证号购买产品,以及相关信息被“内部人士”泄露的事件,让DR钻戒被送上热搜。该品牌不仅陷入了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质疑,而且其“男士一生只能定制一枚”的核心营销点,也因冒用身份也可购买钻戒一事无法自圆其说。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发现,该品牌“真爱查询系统”显示“升级中”,已经无法查询。截至目前,DR方面对此事尚无明确说法。

  事件

  网友爆料多名艺人购买DR钻戒

  当事人回应:从未买过

  很多网友都曾经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DR钻戒的营销口号,其主打的男士“一生只能送一枚”的理念,为广大网友所熟悉。

  11月10日,有自称DR内部员工的网友在网上爆料称,其通过DR官方查询渠道查到多位流量艺人已经购买过DR钻戒。

  该位网友的爆料引发了粉丝群体的跟进“考证”,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显示,通过DR戒指官网渠道查询验证,疑似有12位艺人有过购买DR戒指。随后,多名艺人发声称自己从来没有购买过相关品牌的戒指。其中,有位艺人表示,其自查发现该品牌钻戒官网中其身份证绑定的手机号并非本人所有。

  随后,此事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质疑DR钻戒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并认为其打造的“一生只送一人”的专属理念是营销噱头、“智商税”。

  11日下午,一位自称用上述艺人身份证号买DR产品的当事人王某霏通过微博账号“霍嚯嚯嚯hl”发布道歉声明称,2018年自己在朋友圈看到黄牛发的明星身份证号顺手保存了,随后尝试用明星身份证号买戒指。该粉丝误以为DR钻戒会进行真人识别,以核验身份证的匹配性,不曾想直接购买成功,但在试图咨询客服取消时却被告知无法修改。

  该网友发布消息的真实性,暂时没有得到各方证实。

  体验

  凭身份证号下单

  官网购买无需验证身份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DR官网信息显示,首次购买产品时要求提供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身份ID信息,该信息与DR求婚钻戒产品绑定,将加密留存在官网数据库中,仅接受通过官网验证查询并且终生不得修改。DR求婚钻戒要求购买产品时签署《真爱协议》,自愿提交产品受赠方姓名与相关信息,以明确说明购买者将DR求婚钻戒产品赠与谁,此信息接受官网验证查询。以上信息均终生不可删除和修改。

  有网友质疑上述购买规定仅为一种营销手段,实际购买流程并未如此严谨。网友发现在购买中仅需提供男士身份证号码,甚至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原件。而DR线上客服表示,在线下门店购买、男士本人到店的情况下直接核验身份即可,线上渠道需要与男士电话核验确认本人购买且同意赠送才可以下单。

  北青报记者也在DR官网上尝试了购买其产品。凭本人已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注册成为用户后,使用他人(男士)身份证号码下单购买,在未进行人脸或身份证原件验证的情况下,页面显示通过“真爱验证”。实际上,注册使用的手机号码所对应的身份信息与下单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并不一致,结果也通过了平台验证。

  对此,部分网友表示,随便输入一个身份证号、不需要原件和本人验证就可购买并登入系统,DR钻戒的“一生只送一人”原来只是营销噱头,所谓的“真爱协议”也成了一纸空文。

  回应

  被质疑购买记录可付费删除

  DR声明:说法不实

  这一事件还涉及用户信息泄露问题。有网友表示,上述艺人的信息在DR官网可以查询到,那是不是用户的信息都能随意查询?只要输入男士身份证号,再点击真爱查询,就可以看到是否有购买记录,甚至还可以得知受赠方是谁?

  对于此事,DR方面工作人员曾向媒体表示,DR有相关举措预防恶意查询他人购买记录,且用户可选择关闭或开启真爱查询,无需费用。

  北青报记者13日查询DR钻戒“真爱查询系统”时,该系统一直显示“升级中”,无法查询。

  此外,还有网友提出,DR钻戒的购买记录可以花500元消除,也就是说,购买的人只要花钱消除记录后,其实是可以再次购买的。对于“花钱消除记录”的问题,DR发布声明表示,花钱即可解除绑定的说法不实。但对于如何审查、核实和保护用户身份信息的问题,声明只字未提。

  链接

  公开信息显示,DR品牌为迪阿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迪阿股份成立于2010年4月,注册资本为36000万元。目前,DR的全球直营店约300家。官网信息显示,DR旗下产品涵盖求婚钻戒、结婚对戒、套链、项链、吊坠、手镯等。

  今年10月13日,迪阿股份获得证监会同意IPO注册。招股书显示,迪阿股份的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4.64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3.20亿元,接近上一年全年营业收入的水平。同时,迪阿股份在招标书中透露,2021年1月至6月,其已就两例与不正当宣传相关的行政处罚进行了整改。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鑫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王禹】

上一篇“鉴宝专家”无资质 拍卖安排托 收藏品骗局套路曝光

下一篇:红红火火“剧本杀”争议不断 背后乱象亟待规范

x

推荐

推荐阅读